2012年11月成立的iHuman研究所是隶属于上海科技大学的一个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肩负着“通过对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发现治疗各类疾病的创新药物从而促进人类健康”这一重要使命。成立至今,研究所已有不少成果发表于Cell, Nature等顶级期刊之上,可谓既高产又高质量,是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向往的科研之地。而打造这一传奇的核心人物,便是眼前这位身着绣有“龙”字橙色T恤、精神抖擞的iHuman研究所所长——雷蒙德·史蒂文斯(Raymond Stevens)。雷蒙德教授自诩是一个“探索者”,而这个评价也确实中肯。
自我人生的探索者
从美国陆军预备役到大学课堂,从方寸屏幕前的计算机科学到充满未知不断尝新的化学,从美国到中国,雷蒙德教授从未放弃过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好奇,并一直不断地摸索。
“童年总是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这是雷蒙德教授自己的评价。他喜欢搭建东西,于是就自己动手扎筏子去附近的小溪漂流。他喜欢把很多东西放在一起,故而很享受为家人做饭。出身军人家庭的他,六岁时父亲过世。为了支撑家庭、抚养他和弟弟妹妹,在军队工作的母亲没有足够时间照顾好他,却给了独立思考、探索尝试的自由。同时,耳濡目染之下,雷蒙德教授对纪律性、组织性、团队协作、勤奋等素质印象颇深,并促使他最终选择了加入美国陆军预备役。
在这种学制下,六年时间里,他既在军队强化素质教育并落实自己回报国家的热血和义务,又在大学里实现了自己探索科学的人生理想。这段时光于雷蒙德教授是非常难忘的。由于比周围的士兵年龄小,军旅生活于他显得更为艰难,但他却乐观地坚持下来,并感谢军队对其意志的磨练从而帮助他日后更好地成为科学家。而在大学中,雷蒙德教授则如鱼得水一些,本科时期的跨学科体验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了日后主修化学、同时融入计算机科学的大方向。在伯乐约翰·里奇(John Ricci)教授的引领下,雷蒙德教授正式走上了科学家的人生道路。
生命科学的探索者
永葆一颗热爱探索的心、坚定的意志,加上不懈的努力,现在的雷蒙德教授已经是一名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但他却没有停下脚步。相反,他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新的可能。
就研究课题而言,他不满足于仅仅在细胞及分子层面诊断疾病并寻求治疗之道,更希望实现的是通过对人体细胞、分子层面变化的观察,实现对疾病的预测和预判,从而进一步提高治愈效率。就研究手段而言,除生命科学传统视域的思考,他至今仍未放弃对计算机科学的探索,正在研发新的芯片,试图研发出适合生命科学的超级计算机,势必将跨学科合作研究进行到底。雷蒙德教授提到,他的人生哲学之一便是回报社会,而科研便是他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与此同时,科研绝不是一条踽踽独行的路,深谙团队协作之道的雷蒙德教授对此更为明白。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新的路径,这也是他来到上海的原因之一。
早在美国教书时,雷蒙德教授就接触了很多中国学生,他们的聪明、勤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学生们在问答环节的踊跃表现让他惊喜,甚至把他“逼”进了洗手间也不放过。他第一次意识到,是时候多花些时间在上海这个充满可能、潜力、突破的城市,与这些能量满满的学生一起做些什么了。故而,借着协助他的两位博士后学生——吴蓓丽和赵强,回国建立实验室的契机,雷蒙德教授和家人一起来到上海。这才有了之后与上科大校长江绵恒一拍即合,创办iHuman研究所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故事。他视研究所为一个大家庭,很享受和年轻人在一起交流探讨的时光。他希望,研究员们紧密配合,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等不同学科的课题组之间合作进行科研,极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价值。同时,每年研究所还举办大型论坛,将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医药企业都集结在一起,分享成果,积极创新。
雷蒙德教授带领团队在人源GPCR三维结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我国在国际上最重要的药物靶标蛋白GPCR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培养多名高水平青年人才。未来,他还将协助创立新的药物研发公司,以便更好地将研究所成果转化为实践,并进一步实现对生命科学领域课题的终极探索。
美好生活的探索者
抛开科研,生活中的雷蒙德教授更是把探索者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谈及上海吸引他的地方,除了城市及上海学子本身的满满活力,他多次称赞的便是美食。从街边的小笼包,到高级餐厅的创意菜,雷蒙德教授为了美食串遍浦西浦东的大街小巷,他对于上海多元美食的侃侃而谈怕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要自惭形秽了。同时,他还很喜欢建筑,无论是外滩沿岸的万国建筑,还是陆家嘴直入云霄的摩天大楼,他都很欣赏。雷蒙德教授还将这份对建筑的热爱融入了此次iHuman研究所新办公楼的设计。他选择以“人”字为主体脉络,构成中间的核心区域,暗含对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聚在一起做研究的希冀,可谓用心良苦。
此外,在工作之余,雷蒙德教授最爱的便是跑步。张江附近的步道想必都已留下他的足迹。一日之计在于晨,雷蒙德教授每个工作日都在世纪公园晨跑,而双休日则围绕着金桥区域。他享受这个过程,一边跑步,一边清空头脑,从而更清晰地思考。工作、放松、运动,三不误,也难怪教授看起来这么年轻、有朝气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双创”理念的引导下,上海正坚定地向建成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迈进。对此,在沪工作快六年的雷蒙德教授表示,通过他的观察,上海已经具备了这一条件,而且已经做得非常好。以他熟悉的生物医药科技领域而言,单就在张江高科,就已经有了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资源。与此同时,从研究机构到制药公司,产学研联动,已然形成了完整的链条。他非常看好上海未来的科技发展之路,并将为此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玉兰花开,朵朵向上,溢满清香。像雷蒙德教授这样的外籍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上海,如同开路先锋,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顶尖的人才、最新颖的理念带到这里,并在上海这片土壤上萌芽、兴旺。雷蒙德教授曾强调,是上海的蓬勃能量让他有了积极探索的动力。而我们,谨将这枚白玉兰纪念奖牌赠予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感谢他们为这股能量指引方向,从而迸发出新的活力。